視頻來源: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《山東新聞聯播》
  齊魯網7月15日訊(山東台 劉仁超 唐虎 青島台 毛巍璁)互聯網時代,鼠標一點就可以交易,但貨物、特別是大件商品怎麼按時送到用戶手裡,卻不這麼簡單。家電企業海爾做出了這樣的承諾:如果你購買的商品沒有按時送達,就全部免單。這樣的承諾,源於一場基於互聯網的 “小微化”變革。
 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《山東新聞聯播》報道,青島市民李文治不久前通過網上報名,成為海爾的一名送貨員。與原來等待分派任務不同,他現在得像城市出租司機一樣,用手機軟件從海爾的訂單發佈平臺上“搶單”。李文治介紹,搶到信息後,查看一下用戶的地址、電話,立馬聯繫,約定具體的上門時間。
  一部小小的手機,顛覆了傳統的物流形態。以前,企業的營銷服務站點,從省、市、縣甚至到鄉鎮,都要有專人負責;而智能終端可以讓總部與一線用戶直接對話,“中間層”失去了存在的價值。高如強原來是海爾青島服務中心的一名內勤,每天負責給網點派單,調度送貨,現在,這個崗位已經沒有了。高如強稱,當時感覺鐵飯碗沒有了一樣,後來一考慮,正好給自己一個創業的機會。
  於是,高如強自己買了一輛車,加盟海爾的物流配送系統,通過信息平臺與李文治結成對子。兩人每天搶單、送貨、安裝、維修,收益按比例分成,儼然成為一個“小微企業”。
  “原來的時候就拿固定工資,一個月兩千三四,公司里給買著保險。”高如強說,現在他一個月工資已經達五千到六千。
  在海爾青島服務中心,像高如強這樣的內勤人員原來有17名,現在,他們都要尋找新的崗位。
  海爾青島服務中心利共體長楊志偉介紹說,有一小部分人不適應這種變化,就離開了,然而大部分的人員從原來的“在冊”員工轉變為“在線”員工,通過成立“車小微”這種方式,使個人的發展空間更大了。
  目前,海爾的配送系統已經吸引了九萬多台社會車輛、十幾萬人加盟創業。他們通過互聯網自主進入,自主搶單。服務評價來自用戶,考核則靠信息系統。
  海爾服務小微信息化接口人董興文介紹,配送員必須保證好評,一旦出現差評,這個工程師的搶單資格就會被系統自動停止一天。持續好評,搶單的優先度會有一個積累,“比如再有新單子,你可以提前三分鐘得到搶單信息。”董興文說。
  海爾流程系統創新部工程師張明剛稱,只要用戶一評價,系統就會從後臺自動把這條訂單應該得到的配送費、服務費自動打到個人的卡上。
  現在,每個“車小微”的投資回報率平均接近30%,而企業配送成本也降低了5%。正是有了9萬多個“車小微”,海爾才在全國1500多個區縣做出了“按約送達、超時免單”的承諾。
  海爾日日順用戶物流總監於貞超表示,按約送達,超時免單的服務,不是免運費,而是將貨物的貨值全免,哪個環節出現了延遲,就有哪個環節承擔買單的責任。
  除了9萬輛車,全國還有90個配送中心,200萬平方米倉庫以及3萬家實體店,這幾百億資產絕大部分都是企業的外部資源,他們共同在海爾這個平臺上創造價值,人、車、店、庫形成了一個自我調節的生態圈。
  互聯網時代,企業里不直接面對市場的員工都是“中間層”,他們的絕緣和短路很容易毀掉一個企業。即便是對市場信號的層層過濾也會讓企業執行力打折扣。互聯網則創造了一種決策層無障礙獲取市場個體信息的“超導模式”。“企業無邊界、管理無領導”,讓聽得見炮火的人決定進攻的方向,是互聯網時代大企業向平臺型企業轉型的重要方向。  (原標題:海爾:一個大平臺 九萬“車小微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h22hhrug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